(上海,2025年7月12日)随着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进入新阶段,备受关注的外滩源二期改造工程于本周正式启动。这个占地面积约3.2公顷的项目,将涉及7栋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和2处新建筑的建设,预计2028年全面完工。
【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】
外滩源片区作为上海近代建筑的露天博物馆,现存33幢历史建筑,其中14幢为市级优秀历史建筑。二期工程核心区域的原英国领事馆旧址建筑群,始建于1873年,见证了上海开埠后的风云变迁。项目总设计师李晓明介绍:"我们采用'修旧如旧'的原则,在保留建筑外立面历史风貌的同时,内部将植入现代商务功能。"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值得注意的是,改造方案特别保留了建筑群原有的"里弄式"空间格局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卫国评价:"这种'针灸式'更新既避免了大规模拆迁对城市肌理的破坏,又通过功能置换激活了历史空间的使用价值。"
【多元声音下的城市更新】
在虹口区召开的市民听证会上,项目引发了热烈讨论。68岁的老居民张桂芳表示:"我在这住了30年,看着这些老房子慢慢破败,现在终于要修缮了,但希望不要变成我们老百姓进不去的高档场所。"而年轻创业者刘伟则更关注改造后的商业机会:"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的结合会给外滩带来新的活力。"
上海龙凤419杨浦 对此,黄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敏回应:"项目规划了20%的公共文化空间,包括一个展示外滩历史的专题博物馆,并将保留部分平价商业业态。"
【国际视野下的上海实践】
上海私人品茶 比较纽约高线公园、伦敦金丝雀码头等国际知名城市更新案例,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指出:"上海的城市更新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——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,注重功能复合和社区融合。外滩源项目尝试在历史保护、商业开发和民生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,这种探索对全球高密度城市的更新都具有参考价值。"
随着工程推进,施工方将采用"建筑移位"等新技术保护珍贵树木,并设立"开放日"让市民监督工程进展。这个总投资约45亿元的项目,能否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典范之作,各界将持续关注。(完)